09/03/21~03/22南海寺參訪 怡樺心得
http://blog.yam.com/kmubw/article/20029190 寺院參訪心得 2009/03/21~03/22 文藻日文 陳怡樺 在去年,早已經知道有『寺院參訪』這項活動,但卻遲遲不敢去, 是因為不敢答應之後卻沒有履行承諾,這是最不願意見到的自己。 在今年,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在大專班學習, 或許是因為我對這學期的主題『如何讓生命最高?』相當有興趣。 期許自己能參與每一堂課程,寺院參訪也不例外。 當然,我一口答應並立即填寫報名表。 我還記得那時候老師們都很隨喜我,但我卻並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今天從南海寺回來了之後,我才明白, 老師們隨喜我願意讓自己又再度提升心靈。 我一度傻傻的認為,所謂的『寺院』,應該是在高山深處, 不食人間煙火的佛門聖地,沒想到這次我們要參訪的『南海寺』, 不太能夠相信竟然會有寺院是在市區裡。 我開始對住在裡面的法師產生好奇,她們怎麼能這麼厲害, 在吵雜的市區內還能清靜地修行、做學習。 一下車,老師們馬上帶我們去『安單』, 走到屏東高級中學的四樓禮堂後, 我驚訝的不是這裡竟然能容納三百多人, 而是怎麼會這麼悶熱? 現在回想起來,比我們提早一天到的義工們和老師們, 是不是待在這樣悶熱的環境下,幫我們鋪墊子, 為的只是當我們累了的時候可以好好休息,之後能專心的學習。 真的很隨喜這些老師和義工們。 看到儀恬老師、旻紋老師、秀枝老師、還有怡方看到我們抵達的時候, 那臉上歡喜的笑容,我也開始隨喜我自己了。 一開始令我感動的是,融光法師開示三十分鐘後, 告訴我們要好好做學習,並讓我們盡快去用餐, 為的是讓北部的同學能早點休息, 聽說他們淩晨四點半就搭車了。 我想說怎麼會這麼貼心? 這麼的為我們著想, 擔心我們會因為疲倦而沒有辦法做學習。 當時我和南區的同學們對看了一眼, 傻住地還問說:『真的結束了嗎?』 覺得我們真的很幸福。 融光法師開示的內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如果真的想得到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利他。』 果然,法師當下身體力行,並為我們做了非常良好的示範。 融光法師的建議: 1. 希望各位能在每一剎那,能夠得到啟發,期許你們的生命將不同於從前。 2. 保持科學的態度,可接受或不接受,可用懷疑的態度看待,使心保持正面, 勿先全面否定。 3. 祝福大家在這兩天有所助益。 僧團的一日作息也是令我相當佩服的一部分, 每天很早就起床誦經、背書、上早課、出坡、做學習、運動、晚課、 觀功念恩、懺悔、晚自習…等, 法師們每天都在看書、念書、背書。我都覺得自己光是拿著課本看一個小時就不行了, 更何況是一整天,從這裡能發現法師們渴望學習的心比我們學生強烈許多。 那反觀我們自己,一樣都是在學習,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像她們一樣呢? 我想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立志,我們還沒有訂定目標, 我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們只能盲目跟隨其他人的腳步。 在這中間有一位有跟我們分享她和她父親的故事, 她說了一句話: 『無論甚麼狀況下,父母親就像月輪般散發光芒,始終照耀我們的心,我們並不孤單。』 後來想想的確如此,我更能開始放下對父母親的抱怨。 之後,如俊法師也說:『動機決定業果。』 沒有清淨的動機就不會有圓滿的結果。 觀察的心是有侷限的,要先給自己的心一個改善的機會。 如果我們沒有給自己的心一個改善的機會,那我們會觀察不到, 以至於心靈無法成長,不會提升。 每一次的心靈對話,都是我最喜愛的部分, 尤其自從上次在園區的開學典禮之後,喜歡這堂課的原因是, 大家會提各式各樣生活上常碰到的問題,想請教善知識幫助我們, 指引我們方向,要用怎樣的心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當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心時,就能掌握命運。 當我們想要揮別過去的傷痛時,不讓自己抱著那一個點不放, 如果心一直往那個點去想,會有強化的作用,越去想,就會越在意, 越在意之後,就會一直覺得很苦很苦,到最後好像真的就變成那麼苦了。 還有,尤其是一心不二用為關鍵。 死亡問題往往都是人們不願意去面對的難題,其實就像法師說的, 沒有人能夠避免得了,但思考死亡問題會對心有啟發的作用, 找一個讓自己內心能踏實的方向。 “念死”讓此動念成為你學習的動力,在死亡之前能怎麼準備, 要怎麼做能不讓自己後悔,才是最重要的。 隔天的法師出家因緣其實身體疲倦狀況讓自己沒有吸收到很多, 這是我這次參訪覺得可惜的地方。 不過挺喜歡『起世法師』的, 她那詼諧、開朗的方式,就如同『如亨法師』一樣。 很隨喜法師會願意用我們比較聽得懂的說話方式, 活潑生動是我愛的學習互動方式。 其實在第二天,我和南區的幾個同學,私下去請教了『融法法師』, 問題是『偏心』的問題,一種是我對別人偏心,另一種是我看到別人是偏心的。 我們該如何用平等心去對待每一個人呢? 法師給的答案是: 『平等心就是所謂的菩提心,好好的學習廣論,會找到答案的。』 她說,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我們會選擇跟自己比較相應的人去關懷, 那麼那些跟我們比較不相應的人呢?他們也是需要我們去關懷的, 那會呈現這樣的業果是因為我們的心的問題, 『有甚麼樣的因,種甚麼樣的果』我認為用這句話是再貼切不過了。 我們自己如果不能平等得去對待別人,那怎麼要求別人平等對待我們呢? 去嘗試關懷沒那麼相應的人,之後就會找到答案了。 中間在休息時間的時候,有和姿均老師聊天, 她告訴我們要多學習觀察自己的優點,不要執著於缺點上。 很隨喜她的分享,真是相見恨晚阿!!!! 當身體疲倦和意志力在做掙扎的時候,雖然抉擇很痛苦。 但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有學習到很多。 隨喜為這個活動付出的每一個人,也要隨喜自己又成長了一些。